一部《我的前半生》让多少人的内心起了涟漪,彷佛离开婚姻就可以像罗子君一样跳出牢笼,重新获得一片更绚烂的天空。但真相是,罗子君的逆袭只是罗子君式的逆袭,如果想凭借摆脱半死不活的婚姻或工作来获得这样的逆袭,可能最后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常会以为自己有无限潜力,只是缺少一个逆袭的机会,好像沉睡的狮子在等梦醒的那一刻,现实却是醒来发现自己只是一只猫,而狮子只活在梦中而已。罗子君的成功逆袭并不是因为离婚激发她所谓的无限潜能,而是因为她身上具备某些特定的品质,这些被离婚刺激而迸发出的品质这才是她可以逆袭的资本。

人从出生到成年,会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不同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不同课题,完成人生任务。罗子君的逆袭,应该归功于她身上的两个重要品质:目的意志

目的品质

        只有具备目的的品质,人生才有逆袭的可能,这个目的品质不是单纯指定一个目标,而是要确定一个符合现实并能带来价值的目标。

埃里克森说目的品质是:“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当幼儿在3岁左右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后,可以自主做很多事情时,开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如果这种探索行为被持续的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感,相反,如果探索行为被否定或者嘲笑,幼儿就会形成内疚感,当主动感大于内疚感时,就会形成目的品质,这是一种能够主动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品质。

这一个时期会持续到6岁左右,因个体发育而不同,几乎涵盖了整个幼儿园时期,这也是有观点说幼儿园比大学重要的依据。幼儿园的重点不在于学多少数字识多少汉字,而是老师有没有积极关注小朋友的探索行为,有没有鼓励小朋友的好奇心,如果探索行为总是被打断,幼儿会找不到自己的目标感和方向感,茫然会一直伴随在左右,直到青春期,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比如厌学、沉迷游戏等。成年后,会经常换工作,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但从不坚持到底实现既定的目标。

显然,罗子君在目的品质的发育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她在嫁给陈俊生时,陈俊生说要养她一辈子,这句话就成了罗子君前半生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清晰和确定,她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目标,不遗余力的花着陈俊生的钱,从未想过要出去自食其力,也从未想过要勤俭持家,该花就花,该用就用。从目标和方向感这个方面来看,罗子君做的很好,虽说这顶多算个被动目的,但她自愿接受了,并积极内化为自己的目的,心无旁骛。

一旦陈俊生下定决心离婚后,罗子君并没有上演太多求饶痛哭流涕的苦情戏,而是很快转变过来,将自己的人生目的调整为养活儿子养活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当确立了这个目标后,整个人单线程的往前进,只要有益于这个目标的都可以做,只要有背于这个目标的,都不做。这样就可以理解,当陈俊生带着凌玲到她店里买鞋,同学到店里买鞋要发朋友圈时,她都选择先不去回应那些情绪,而是考虑卖鞋的提成。

所以说,目的品质是罗子君能够逆袭的基础,但光有这个还不够,逆袭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有多少挫折和磨难,这时候就需要意志品质的支撑了。

意志品质

        意志在某种意义上等于坚持,并且是能够克服困难的坚持,顺风顺水时的坚持不叫意志,遇到挫折后的坚持才叫意志。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当幼儿在一岁半左右,开始有自主意识,希望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吃什么不吃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最喜欢说的是不,通过说不来表明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在这一阶段,这种自主意志总是被压迫被忽视,幼儿就难以形成坚持自我意愿的品质,容易自我怀疑和害羞,而如果总是对幼儿百依百顺,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社会化的过程会收到影响,道德和规范感无法形成,这也将是件麻烦的事情。只有当这个度把握的好,幼儿才会形成意志的品质,坚定自由而又自我抑制。

当罗子君开始进入职场时,第一份在便利店的工作,跟设想的有差距,并不是美美的站在柜台前帮客人试妆而已,需要做苦力,搬货卸货,这是作为陈太太的罗子君所不曾经历过的,即便把鞋脱掉去搬大箱的饮料,饿到蹲在角落就可以吃完一盒油腻的红烧肉便当,罗子君并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坚持到最后。

第二份工作是鞋店的店员,碰到同学的揶揄,偶遇前夫的尴尬,都不足以将她击倒,这是意志的品质,直到与老金的恋情和分手,才导致这份工作做不下去,第三份市场调查的工作类似,罗子君的三份工作都因人际关系问题带来工作的困扰,这在某个侧面反应了她处理各种关系方面是有欠缺的,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当然,罗子君身上还具备很多其他品质,目的和意志只是两个重要且关键的品质,想要逆袭的可以对照看看是否具备,或者想知道如何培养这些品质实现逆袭的,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