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读书会,围绕语言的力量,“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成为独立自主自信的人,避免将孩子推向焦虑、欺骗、偷窃等不良行为。

讨论与分享

“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像其他人寻求认可”

关于鼓励部分的内容,我们在正面管教中已经有所涉及,可以点击《【正面管教】干货系列—培养孩子自立的秘笈》查看。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对孩子的夸奖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具体来说就是,不要夸奖孩子的品性和人格,比如“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这些对品性和人格的评价性赞扬,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不当,因为这样的表述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意味着他只能做好孩子、好帮手,但其实他并不认同这样的评价,或者他内心有些坏的东西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所以会用行为来表达反对,故意犯错,出现行为不当的现象。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孩子不经夸,一夸就开始变野了。

类似的,经常夸孩子聪明,就会导致他不愿意接受挑战,畏难。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容易会带来失败,一旦失败,就跟聪明的评价相悖,习惯了被夸聪明的孩子无法接受自己失败和不聪明的时刻,所以绝大部分时候会选择回避冒险,畏手畏脚,进而失去发展空间。

合适的鼓励,是针对孩子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表达对他们的帮助和工作的感激,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希望和信心。

视频:再努力一点点

除了对孩子的称赞,我们在生活中非常容易对孩子用语言表达敌意,美其名曰是教育孩子,比如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激烈的言辞以及粗鲁的教训等,这些做法,除了让父母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之外,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这些充满敌意但却披着教育孩子的外表的恶意语言,并不会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而很可能让事情恶化,或者短期内有效果,当长期却让孩子的成长越来越糟。

因为这些表达,缺乏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把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去尊重,如同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去尊重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

理论延伸

长期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表达,会帮助孩子发展出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承认孩子的努力,但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那样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下图列举了在不同的情境下,两种思维模式的孩子是如何面对的,这些不同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更容易坚持不懈,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愿意接受挑战,不害怕失败和挫折,实现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更倾向轻易退缩和放弃,满足于做好简单的事情,不愿冒险和接受挑战,拓展自己的能力和目标。

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模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而孩子走向哪种思维模式,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跟孩子沟通。

TED:The Power of Yet(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问答

Q: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没有很好地鼓励孩子,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就来不及了?

答:作为成人,当我们听到鼓励的话语时依然会有种被理解、被触动和被激发的感受,那么反推至孩子身上,即便他们的年龄逐渐增大,对于鼓励仍然是渴望和需要的。所以不要因为孩子长大了而犹豫是否需要鼓励,而是应该从点滴做起,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注,进而实现彼此的终身成长。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