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短短两周的时间里,陆续听到有孩子无法顺利进入学校学习的消息,这是我们告别网课回到校园的新学期,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能很快适应,毕竟跟小伙伴一起打闹学习,是这些半大孩子的乐趣来源。然而,有一些孩子,却难以走出家门,跨入校园。

当一个孩子不想上学时,可能有很多原因,从最直接的在学校受到挫折导致回避,到生活无意义感,又或者由于家庭关系引发的不能离家。

不管哪一种情况,只有我们能够理解孩子语言背后的表述,才能给予适当的干预,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在分析不想上学的原因之前,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他实际在说他需要帮助。

任何行为的偏差,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理解为孩子在试图用自己有限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是,有些问题超纲了,孩子还不具备成熟的应对方式,就出现了行为偏差。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不想上学的孩子,也适用于其他状况,是家长在处理孩子出格行为时,要始终牢记在心的。

很多家长会将孩子主观上不想上学作为问题的原因,所以产生一系列后续的结果,想要解决问题,就是想办法把孩子送去学校,这样就完全将事件推往相反的方向。事实是,不想上学是结果,很大可能是在孩子努力尝试了很多方法后的最终策略,只是前面的尝试比较隐形,容易被忽视。

所以,对于孩子不想上学的理解,第一步就是把习惯性的“孩子不想上学”的表述替换为“孩子不能上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带来的意味完全不同。更为完整的表述是:“孩子因为……因素,没有办法去上学”,我们一定要理解他之前的努力和尝试,以及失败后的无奈。

并且,对于这个观点要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有些时候,家长只是停留在语言上的表达,但内心对孩子不上学充满不安和烦躁。这些内心感受都会从各种非语言信息中不断散发出来,一个眼神、语调或者肢体动作,可能都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和委屈。

如果我们能转变角度,把孩子不能上学理解为寻求帮助的信号,那么我们就更容易去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不能上学的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

学校环境

在学校里遭遇了嘲笑、排挤等关系冲突,往往是不能上学的直接原因。这是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此时需要区分,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内心影响是决定性的,比如遭遇校园霸凌;还是只是最后一根稻草,问题早已存在。

第一种情况就是广受重视的校园霸凌,如果遭遇这种状态,孩子还不具备抵御环境的能力,需要家长坚定的站在孩子身边去维护他,给他营造安全的空间,同时也要避免受害者有罪论,被霸凌不是孩子的错。

而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并不存在欺凌事件,比如要好的朋友转学、新来的老师比较严肃等,这些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却让孩子觉得心理承受不了,不愿再去学校。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都有自我调节功能,给予一定的时间,在他人的支持下,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如果一段时间后还是不能调整状态,这时候就提示我们外部事件只是一个触发点,有些问题可能早就埋下隐患的种子,只是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出来,需要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家庭关系

从家庭动力的角度来说,不能上学的孩子,是为了维护家庭系统的平衡,或者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家庭的问题。比如分开的父母由于孩子不上学的问题重新聚集在一起时,孩子的不上学就具有重聚家庭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等于孩子放弃了自己,将自己贡献给家庭,并且相信家里的问题自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家长过于掌控,孩子体会不到自主权,学习变成了满足父母的工具,似乎就是一件为别人做的事,一旦这两者之间的权力之争爆发而父母又不把主导权让渡出来时,罢工就在所难免。(这部分内容可详细阅读之前的推送:《厌学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读懂这张图,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

个体成长

不想上学的孩子,大多处于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也随之凸显。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在需要依靠前期发展获得的能力,完成自我同一性的重要发展任务,也就是在环境影响和自我发展中,取得平衡,清晰的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整合,形成稳定的自我形象认同和性别认同。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一直没有得到成长环境合适的反馈和关注,自己的体验很少得到认可,自体发展的需要会被压抑或者否认,产生一个脆弱的自体,这个脆弱的自体在青春期时难以支撑个体的发展,在学业、同伴关系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退缩性的行为,比如沉迷游戏,生活狭窄,躲在家里不出门等等。

当然,现实往往更为复杂,可能会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议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会想要问怎么办。当我们急于解决问题时,也就意味着对问题的某种回避,尽快消灭问题就一切都好了。

如果对问题没有全面的理解,所有的解决办法只是权宜之计。先听听孩子的声音,相信当这个声音在你们之间达到共鸣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随之浮现,问题不再是要被夷平的高山,是培养我们翻山越岭的勇气和能力的土壤。

 

收录于合集 #亲子关系

 15

上一篇当我们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凭什么要让着你?”时,是在说什么?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